如果你是一个做内贸的企业,这两年生意不好,想转行做外贸,又苦于没有经验。这样一个时间段,忽然有个很知名的平台找到你,说他们能让你原地转型,轻松出海,你会不会心动呢?
我想,相当一部分内贸企业,特别是那些遇到困境,正处于病急乱投医的企业,心动的概率会很大。
看到国际站让内贸企业原地转外贸的广告,我第一时间想到了1688近期搞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也是鼓励内贸企业在1688平台上做外贸。
看来,这两个平台现在都把目光盯上了内贸企业,都想以外贸之名把内贸企业变成新一波的业绩增量。
其实不单单是阿里系,很多商业机构也想借着做外贸的名义,把内贸企业变成2024年KPI增长的关键点。
我从2006年开始做外贸,全部做B端,且一直在一线B的兴起,并吃到了红利。
除了第4类是针对国际站的存量商家的深度开发/增值服务外,其他的还是希望吸引新的增量商家来进驻阿里国际站,把卖家的基数进一步做大。
所谓的“半托管服务”,主要是在营销引流、物流交付、退换货这3点提供支持,并把商家和买家之间的这个环节放到平台上来,按照平台的流程走。
不同的是,京东还会提供仓储、京东自有物流(京东快递)和平台代处理售后等服务。这些,阿里国际站目前还提供不了。毕竟,阿里没有自己的船公司和航空公司、阿里合作的海外仓能提供的服务也很有限。
单从这几个环节来看,内贸企业和外贸企业的营销和销售都差不多,并没有显著的壁垒,无非就是把货卖给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区别。
语言虽然是个问题,但随着AI翻译技术发展,语言已不再是根本性障碍。Tess Gift做的产品,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虽然今天的AI已经很强大,但借助于工具的沟通终究是次一级的选择,在同等条件下,随时、无障碍、人对人的沟通始终是首选。更好的沟通体验,意味着更容易成交。
做外贸,若把产品信息发布在百度上;视频发布在优酷上;独立站用CN域名,几乎不会有效果。
而独立站的Google 排名(SEO)、Facebook的社媒营销、Youtube的视频发布,要专业的渠道。只有有效送达到潜在买家群体的信息,才是有效信息,才有机会开发到客户。
绿色的帽子在越南很热销,但同样的产品如果投放在中国市场,会有男性消费者买单吗?
国际贸易,买卖双方远隔千里,出了纠纷也很难打跨国官司,建立信任是非常难的一步,特别是toB的大宗买卖。
如果要获取老外的信任,还要其研究他们的思维模式、文化背景、宗教禁忌等。我在《一个人的外贸江湖》卷一卷二卷三里,用了二十多案例和六十多万字来阐述这一点。
对读者而言,若非亲身经历,但即使把这三本书都看十遍,也只能“悟”到一些灵感,无法原样照搬。
这个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前期谈得再好,都是白费时间精力。如果买卖双方对此都不专业,甚至会出现货物到港无法清关,以及货物在终端市场被罚没的情况
和老外谈生意,如果缺乏外贸专业相关知识,连什么是FOB、CIF、EXW, L/C都不知道的话,一开始就会把对方吓跑。
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主流船公司大多数都已经有了一套成体系的规则,在时间节点(开3截5)、风控方式(共同海损)等各方面有一套传承多年的体系,虽然其中有很多霸王条款,但主流船公司就那么几家,没得选,只能认。
T/T,L/C,D/P、D/A、O/A等收款方式,其中的专业性和风控是很重要的。若企业不懂,分分钟被坑。
国际贸易,有一套独特的单证文件体系,通过这套体系来完成文本信息的书面传递、交换、确认等。很多大的外贸公司专门设有“外贸单证”岗位,公司若没有懂的人,即便有第三方协助,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塌糊涂。
阿里平台上既有的卖家已经面临流量不足、询盘不够、没有高质量客户的问题。平台努力让现有的存量商家“吃饱吃好”,才是最要解决的问题!蛋糕就那么大,流量在逐年萎缩,如果靠制造口号和噱头去拉新人入局,最大的受益人是平台,新进来的人能不能吃到蛋糕不知道,但存量卖家的“人均蛋糕”会促进被压缩是必然的。
所谓的托管,只能覆盖“营销、物流运输、逆向退货”这一小块的范围,对外贸型企业而言,帮助非常有限。仅仅在这一块的覆盖,远远不能达到
的风格。这些噱头、口号性的宣传,本质上并不是合同条款,听信入局者,即使后面感到受了欺骗,也没法拿着这个宣传文案去起诉阿里。
阿里自己并没有真正的船公司、航空公司,在物流领域,本质上,他只能依靠自身的庞大体量去和海空运公司谈判,然后通过合作的方式拿到比较好的协议而已。这一点,和京东自己创建的“京东物流”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把京东比作庄家,阿里本质只是一个“一级货代”的角色而已。
毕竟,千千万万个中小货代之所以没有被船公司直营取代,靠的就是专业的服务能力。阿里是否会真能达到一个一流的服务平台,让我们拭目以待。
不得不提到一个商业道德的问题,阿里巴巴在这一点上是有前科的。他们曾经为了推一达通,把通过一达通出货这个KPI赋予了很重的国际站排名权重。
同时,出货还给很丰厚的补贴,甚至拼命鼓励商家把既有的客户出货也转移到一达通平台。
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的今天,虽然外贸人已经不主要靠信息不对称赚钱,但客户信息仍然是商业机密中的重中之重。
前期,一达通的各项合同条款对客户信息的处理、使用范围、保密条款等绝对没任何提及。
被培养成“平台客户”时,商家欲哭无泪,却又无法起诉阿里。毕竟,人家平台自己不做这个生意,只是针对性地推荐竞争对手而已,让买家注册阿里账号也是商家自己要求的,绝对构不成侵犯商业机密的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