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贸方面,WTO最新贸易数据预测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将由此前的4.7%下调至3.0%,最直接的影响来自于俄乌冲突引发的大宗商品的价值急剧上涨,由此传导形成的通胀压力和国际供应链压力;全球经济提高速度方面,世界银行对2022年的全球GDP增速预期由年初的4.1%下调至2.9%,并表达了在新冠变种病毒传播、地理政治学冲突、持续的供应链瓶颈和通货膨胀压力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前景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各主要经济体进入滞涨期的风险有所上升。中国经济方面,受国内疫情反弹和外部宏观环境影响,4-5月份国民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供需双弱态势,其中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4%,触及过去12个月的低点,但在6月份虽疫情得到控制和复工复产的大力推进,呈现快速修复态势,6月份PMI收报50.2%,较5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重回景气区间,其中新出口订单、进口指数较5月分别回升3.3、4.1个百分点,内外需同时回升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撑。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作情况来看,上半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198,022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11,417亿元,增长13.2%,进口86,605亿元,增长4.8%。主要贸易伙伴方面,根据海关总署统计,上半年对美国、欧盟二十七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4.8%、18.0%,同时随着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上半年对东盟、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RCEP贸易伙伴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5.7%、20.7%、17.4%、33.3%;总体而言,在疫情缓解、刺激政策发力和经济内生修复的推动下,经济总体呈迅速恢复态势,经济稳步的增长依旧具有韧性。国内方面,根据民航局发布信息,受二季度疫情影响,2022年上半年全民航共完成货邮运输量307.7万吨,同比下降17.9%,达到2019年同期87.6%水平,其中4月份的数据仅为2019年同期的69.1%,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和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6月份全民航货邮运输量已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0.6%。国际方面,全球贸易环境受俄乌冲突的扰动,制造业产业链出现波动甚至中断,德国、日韩一季度出口订单减少,航空货物运输市场面临诸多挑战。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2022年1-6月份全球航空需求按货邮运输量计算,累计同比下滑4.3%,但较2019年同期仍同比增长2.2%,其中国际航空货邮运输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5%。随着中国在2022年二季度后期防疫措施的调整和政策的助力,亚太地区生产恢复,拉动航空货运需求。虽然航空客运的强劲反弹增加了客机腹舱运力,但全球航空货运运力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022年1-6月可供货邮吨公里较2019年同期下滑8.9%,地缘冲突、贸易摩擦、疫情防控等因素对整体市场影响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稳定的国际航空货运运力仍是行业稀缺资源。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关系不稳定因素对全球经贸活动的影响逐渐加大,全球贸易“大分化”背景下的全球产业链区域化、短链化趋势有所显现,航空物流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2年1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构建内畅外联现代流通网络,发展有序高效现代流通市场,培育优质创新现代流通企业,显著提升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2022年2月,民航局发布我国首个航空物流专项规划《“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从支持航空货运企业向物流集成商转型、推动国际航空物流网络自主可控、推动消费物流扩容提质、强化制造业供应链支撑作用等多方面鼓励支持我国航空物流的发展。中央、国务院于2022年4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建设现代流通网络,推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引导第三方物流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等任务,是继提出双循环格局后再一次明确了航空物流等现代物流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地位。根据发改委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累计达159.6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141.4万亿元,同比增长3.4%,占比达88.6%。工业品物流作为贯通工业生产与销售环节的纽带,是我国社会物流体系的主体和核心,也是目前航空物流的主要需求来源。航空行业专业服务机构Seabury数据显示,2022年1-6月中国空运进出口总货值超4,441亿美元,同比增长1.9%;空运进出口货物总量为248.02万吨,以高科技(含3C设备、医疗设备、半导体等)、机器设备零部件(各类制造业相关零件等)、原材料、化学医药品(含医药产品、检测试剂等)、机电设备、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代表的工业品物流为主。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我国跨境电商一季度进出口总额4,345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出口3,104亿元,增长2.6%,在疫情反复叠加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韧劲。随着二季度后期国际物流稳健恢复,跨境电商出口需求也逐步企稳回升。疫情催生海外网购爆发式增长后,海外消费需求开始出现向小众化、圈层化发展的趋势,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产品的性价比、物流服务的时效性,跨境电商尤其是出口跨境电商行业规模逐年增长。安全、便捷、高效的航空运输是跨境电商出口的重要物流模式,细分垂直品类跨境电商出口需求的增长,将继续创造庞大的航空物流需求。公司将延续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并购、合作等相结合的方式,立足跨境电商物流关键节点的核心资源,持续加强前端揽收、运输及末端清关、仓配方面的布局,提高跨境电商全流程产品竞争力,实现快速发展。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企业对物流的需求从完全寻求低成本,向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流通成本更优的供应链管理转变。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研究公司Armstrong&Associates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合同物流的市场规模约为2,27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在快消品、服装、生物医药、危化品、汽车、工业品、高科技等多个行业和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伴随中国制造出海,对合同物流服务商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建设与运营能力、数字化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能够提供细分领域专业化、精细化、全链路解决方案的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将持续受到企业客户的青睐。公司在打造细分行业“一站式”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能力方面不断探索和实践,于2022年初与华贸物流603128)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同面向大型制造业客户提供全球物流解决方案,打造安全可靠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为进一步推动冷链物流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联合铁路局、民航局、邮政局、国铁集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支持国际物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自建网络、兼并收购等方式,延伸境外地面服务网络,提升跨境冷链全程组织能力;支持发展冷鲜航班和冷链卡车航班网络,探索机场异地货站模式,提升一体化组织服务能力;大力发展面向高端生鲜食品、医药产品的航空冷链物流,支持口岸机场建设具有国际货运、冷链仓储、报关、检验检疫等功能的航空货运冷链物流服务通道,提升航空冷链运输效率。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在新冠疫苗集中批量上市、生物医药规模增长、国家政策利好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药品冷链物流费用总额约210亿元,同比增长约24%。新冠疫苗、检测试剂的巨大市场增量带动高增长的专业化医药冷链需求,伴随《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国家标准于2022年6月1日正式实施,医药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从基础设施要求、运输技术等多个维度推动行业的整体变革。公司在生鲜、医药供应链领域布局多年,于2022年上半年公司在宁波注册成立生鲜港(宁波)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基于公司生鲜跨境直接采购能力,借助宁波口岸优势,打造集口岸服务、冷链运输、冷链仓储、加工、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生鲜港模式。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获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独立医药物流验证中心认证,具备国际民用航空业认可的冷链药品航空运输地面保障能力,为提供高品质的医药冷链服务奠定了更加深厚的基础。东航物流是国内领先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基于物流基础服务资源整合、客户需求匹配、产品服务体系迭代升级,形成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兼具标准化和差异化的“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能力。在“一个平台、两个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引领下,公司将进一步打造兼备信息化与国际化的快供应链平台及两个服务商销售服务体系,通过平台-服务商双轮驱动的方式努力打造成为最具创新力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东航物流运用全货机运输和客机腹舱运输两种方式为客户提供航空货运物流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2架自有全货机,其中10架B777-200LRF,2架B747-400ERF。B777-200LRF机型最大起飞重量347.5吨,最大业载102.0吨,设计航程4,605海里;B747-400ERF机型最大起飞重量412.8吨,最大业载113.1吨,设计航程4,980海里。公司全货机航网通达洛杉矶、芝加哥、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等14个国际城市。客机腹舱运输主要依托于东航股份的全球航线,通过天合联盟、代码共享与SPA协议,航线个目的地。依托航空速运业务运输速度快、空间跨度大、运输安全、运行可靠性高、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竞争优势,公司打造了覆盖快运、特种货运和普货等不同运输时效和产品服务需求的航空速运产品体系。地面综合服务具体包括货站操作、多式联运、仓储业务,均是航空物流的核心作业环节和必要延伸服务,与航空速运业务形成了密切的上下游协作和保障关系。依托全国范围内17个枢纽机场的自营货站和150万平米的库区和操作场地,公司为上海、北京、昆明、西安、武汉、南京、济南、青岛、兰州、合肥、太原等10个省份的12个机场提供包括航班进出港货物的组板、理货、中转、进出港单证信息处理等地面服务。公司为航空公司、货运代理人等客户提供国际进出港货物的国内段卡车航班服务和上海虹桥-上海浦东机场各货站间地面短驳等多式联运服务及其他延伸服务。除开展机场货站内普货仓储外,公司拥有国内少有的、可满足特殊性质货品仓储需求的机场内温控货物仓库(包含冷藏库、冷冻库及恒温库)、危险品仓库、贵重品仓库、活体动物仓库和超限货物仓库等多元化特种仓储资源,同时提供针对国际进出口货物进行报验、查验等操作的海关监管区仓储服务。针对电商卖家、电商平台、独立站和合作物流服务商的物流需求,依托位于浦东机场的航空跨境电商进出口集中监管库和国际航线运力资源,提供直邮清关服务、国内操作、集运库运营、国际航空运输等基础服务。同时通过整合海外清关、转运、尾程派送供应商资源,为卖家和平台客户提供跨境出口全程或“口岸+仓储”跨境出口物流服务,目前在浦东机场跨境出口口岸服务市场的占有率处于领先位置。通过供应链服务和直采两种模式开展。供应链模式包含货物境外交运、报关、包机运输以及国内清关服务和送仓服务等业务环节,为大型贸易商和货运代理人提供定制化跨境生鲜物流解决方案服务;直采模式主要为满足电商平台、大型商超客户的采购需求,与境外水果/生鲜出口商直接签订采购协议,并为客户提供跨境生鲜物流解决方案服务。该业务面向邮政、快递快运、航空货运代理等类型的同行业客户,提供包括出发港货站操作、航空运输、目的港货站操作、地面运输在内的标准化航空运输和地面综合服务,并根据部分客户需求提供自有航线和货站联动形成的“港到港”国际空运中转时效产品。该业务以高科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消费品等行业客户的垂直领域定制化物流和供应链服务需求为导向,针对航空器材、生物医药制品、医疗器械、时装和精密仪器等具有特殊包装、运输、储存和时效要求的航空物流需求,向客户提供提货、驳运、仓储、干线运输、分拨、派送、关务、信息跟踪、二次包装、保险等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2022年上半年,公司生产经营面临艰难挑战。从国际来看,国际形势和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全球新冠疫情反复,俄乌冲突持续,给国际物流供应链带来一定扰动和不确定性,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物流供应链成本端压力不断提升,欧美国家通胀水平处于高位,加息和衰退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外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增长动力。从国内来看,3月份以来上海地区疫情爆发,上游供应商出货、地面物流运输、下游客户收货均受阻,物流供应链受到巨大挑战,航空物流供给侧要素资源紧缺的局面愈加突出。面对挑战,公司顶住压力,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保持航班运营和货站操作正常运行,加快推进复工达产,全力保障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公司生产经营企稳回升,业绩稳步增长。航空速运方面,公司持续夯实运营保障能力,稳固运营效率,有序扩大机队规模,完善全球航网布局,做好长约签署工作,提升收益水平和稳定性;地面综合服务方面,公司克服疫情防控巨大压力,保障口岸稳定畅通,不断强化质量管控,多渠道深挖市场潜力,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升级,提升产能和运营效率;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方面,公司充分发挥自身航空干线运输及货站操作节点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地面配套供应商管理能力建设,积极开发行业直客,全力保障重大直客服务项目,提升市场竞争力。营业收入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07亿元,同比增长14.62%,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16.00亿元,同比增长14.69%。航空速运方面,公司多举措稳固运营效率,有序扩大机队规模,同时基于市场预判做好长约签署工作,提升收益水平,降低波动性,航空速运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97亿元,同比增长29.81%;地面综合服务方面,受疫情防控的巨大影响,二季度上海两场整体货邮吞吐量大幅下降,公司在上海两场的货邮处理量下降幅度略低于上海两场整体货邮吞吐量下降幅度,地面综合服务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6亿元,同比下降25.58%;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方面,公司继续依托核心资源优势,加强地面配套资源整合,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综合物流服务,客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直客拓展取得明显成效,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07亿元,同比增长7.87%。各业务板块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见下:利润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23亿元,同比增长39.58%;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8亿元,同比增长38.55%;主营业务的综合毛利率31.21%,同比提升5.84个百分点。各业务板块的毛利情况:航空速运方面,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全球供应链重构等背景下,国际航空物流需求保持旺盛,而受全球疫情反复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影响,航空物流供给侧要素资源紧缺的局面仍在持续,空运运价继续在高位水平波动。从成本端来看,航空燃油价格大幅上升,报告期内公司航空燃油采购单价同比增长79.38%,给公司运营成本带来较大压力,公司一方面通过收取燃油附加费,抵消部分油价上涨的影响,另一方面采取优化航路和备降场、经济载油、合理控制额外油量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有效提升燃油效能。报告期内,航空速运板块实现毛利率39.72%,同比提升10.53个百分点。地面综合服务方面,从收入端来看,尽管公司顶住了疫情防控带来的巨大压力,维持口岸畅通稳定,业务量也逐步企稳回升,但收入仍出现一定幅度下滑。从成本端来看,地面综合服务板块成本以人工、房屋租赁、折旧摊销为主,具有相对刚性;同时因疫情防控导致防疫费用大幅提升,报告期内发生防疫费用1.02亿元,同比增加419.97%。此外,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疫情期间为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约2,200万元。报告期内,地面综合服务板块毛利率为19.46%,同比下降26.68个百分点。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方面,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地面配套资源整合,在上海疫情期间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危中寻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直客拓展取得明显成效,服务内容范围、市场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均取得重要成果。报告期内,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板块毛利率为17.91%,同比提升8.27个百分点。由于报告期内盈利提升以及融资租赁租入全货机,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总资产212.5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7.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0.05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9.34%。公司资产负债率为37.62%,较上年度末提升3.30个百分点,公司财务状况仍保持稳健。上海3月底爆发的疫情对公司航班运行带来较大挑战,公司通过加强航班运输监控、优化舱位配置、合理调整航路、优化机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夯实运营保障能力,克服运营压力,维持运营效率处于相对高位水平。在飞行保障方面,公司克服机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等困难,优化模拟机资源配置和训练安排,提升飞行操作能力,从而充分挖掘机组潜力;在运行保障方面,提前启动飞机重大维修、排故工作,强化对委托单位监督检查,落实承运人适航性责任;在运行控制方面,针对配载平衡问题,推行收益板、重板、泡货的销售政策应对平衡搭配,减少平衡拉货情况。报告期内,全货机载运率84.39%,同比下降2.40个百分点,客机货运业务载运率38.73%,同比提升3.56个百分点,保持相对高位水平;全货机日平均利用小时11.16小时,较上年同期下降2.26小时,主要是由于封控、隔离等原因,地面运输及货站操作等方面受到影响。此外,公司在疫情期间提前启动飞机检修工作,为下半年航空货运旺季做充分准备。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全球航空货运需求发展趋势和国际物流供应链深度调整的有利市场机遇,积极优化机队规模和结构。根据公司“十四五”全货机机队发展规划,预计到“十四五”末公司运营的全货机机队规模将达到15-20架。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引进飞机,以融资租赁方式分别于2022年1月和5月各引入一架全新B777货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册全货机数量达到12架,后续公司将继续积极筹备,确保飞机引进计划顺利落实。公司将打造以上海为主枢纽、以广深为次枢纽、以北京、成渝为“双翼”的全货机航线网络。一是进一步巩固上海的主枢纽地位,稳定公司在上海的市场份额;二是加快推进广深次枢纽建设,抓好华南跨境电商发展机遇;三是以北京、成渝为“双翼”,适时开通经停北京、成渝的全货机航班,挖掘潜力货源,进一步开拓华北、西部航空货物运输市场,全面提升全货机航网的运行效率和收益水平。报告期内,公司顺利完成本年度BSA协议签订工作,航班收益水平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在欧洲线、美国线和日韩线等方面,闭口协议价格同比均有不同幅度提升,闭口协议签约比例达到60%,不仅保证了航线的收益,也平抑了市场波动的风险。同时,公司一方面通过优化代理结构、合理分配协议量、细分中转市场和运力分布等措施,提升航线整体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措施提升航线载运率和运价水平,比如通过SPA协议提高装载货量,加大电子产品、精密仪器、元器件等高价值货物开发等。今年3月份以来,疫情在上海等地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公司直面疫情挑战,近2000名员工驻守上海两场货运区,保障上海空港口岸稳定畅通。疫情防控期间,公司积极通过走访、线上调研、参与航班运输专项保障会等形式,加强客户沟通和投诉管理,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和难点,及时调整资源配置,并开通“理、发、运”绿色通道,保障封控期间货物操作顺畅、运输环节畅通。公司不断完善“一站式空服中心”项目流程,为客户开辟绿色通道服务,打通口岸至园区物流环节的痛点、难点、堵点,上海封控期间连续保障一批园区企业的进出港综合物流服务。随着疫情的逐步稳定和复工复产的推进,上海两场货邮吞吐量迅速企稳回升,6月份公司在上海两场的货邮操作量逐步回升接近正常水平,达15.71万吨,环比增长44.79%。在质量管控方面,公司坚持强化质量审计和质量管控。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独立医药物流验证中心(CEIVPharma)认证,标志着公司已具备国际民用航空业认可的冷链药品航空运输地面保障能力,为后续公司航空冷链药品运输的规模发展与品质提升奠定基础。同时,公司进一步完善地面操作质量控制及CEIV&GDP管理控制,结合危险品运输安全管控工作要求,完善质量监控,规避运行风险、提升保障品质。在市场开发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新的航司客户,比如为美国头部航空公司在北京大兴机场提供地面代理服务;大力开发货运包机客户,报告期内共计完成进出港货运包机货量达3.69万吨;同时不断为国内外航司客户推出一系列增值服务产品,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和粘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公司持续推进浦东机场西货运区3号货站二期项目,按计划落实土建、工艺设备采购、施工等流程,预计2023年9月试运营,2024年全部投入使用,预计建成后每年可新增30万吨货邮处理能力,该货站将配备自动化货物组合分解系统、货物转运系统、集装存储系统等先进的设备系统,并搭建信息处理平台,为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的及时衔接和顺畅运转创造条件;推进东航物流西北临空产业园项目收尾工程,预计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智能化升级方面,公司持续推进货站业务系统自动化升级改造,整合各个分散、独立的系统,全面实现货物的全链条跟踪,进一步推动智慧货站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浦东机场西区货站AGV危险品仓库二期改造的试运行并持续优化,切实有效地提升危险品仓库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自新冠疫情在全球流行以来,国际供应链加速重构,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宏观环境变化等多重短、中、长期影响,物流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全球化履约能力已成为企业选定物流服务提供商的重要考量因素。本轮上海疫情发生以来,物流供应链面临重大考验,公司充分发挥自身资源整合优势和服务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打通物流堵点,保障了客户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细分市场,在直客服务能力、市场知名度和客户认可度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公司充分发挥航空干线运输及货站操作节点资源优势,同时不断加强地面配套供应商管理能力建设,积极开发行业直客,全力保障重大直客服务项目,提升市场竞争力。高科技行业方面,公司是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首选航空物流运输保障企业,为上海市及长三角部分地区高新技术行业重点企业提供保供生产物资海外进口运输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新开发了多家半导体行业客户,为其提供半导体材料的全程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同时,拓展了国内外多家消费电子、半导体、安防等行业客户的包机业务以及多区域“门到门”业务。消费品行业方面,公司拓宽了与全球头部快消品企业的合作范围,新增多个品牌产品的空海运进口综合物流服务,为其提供遍及日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的空、海运进口物流服务。同时,公司继续深化与全球知名快时尚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欧洲进出口和东南亚出口物流服务,尤其是在上海封控期间,公司凭借快速、安全、高效的全球运输能力和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为客户日常生产经营的稳定保驾护航。医药及特货行业方面,保障了各地区紧急医疗和防疫物资运输;完成日本、欧洲危冷制剂紧急运输,为客户提供全程温控物流解决方案;与华贸物流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采取联合营销的方式,开展日本、北美半导体材料回程业务,后续将拓展至汽配领域。航空器材方面,公司深入航空供应链上下游,以自身在航材供应链各环节丰富的技术积累,全面保障了国内主要航司及航空工业客户的航材及航空发动机配送保障需求;持续为卫星导航领域企业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增加客户粘性。报告期内,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不断得到各行业客户的认可,客户稳定性、品牌效应得到较大提升,该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8.91%。报告期内,疫情防控导致地面运输受限,上海口岸跨境电商出口操作能力也受到较大挑战,公司顶住压力,优化经营策略,全力保障重要直客服务需求。一是公司与快时尚领域头部跨境电商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其核心物流供应商,向其提供包板、包机及全程全球航空物流服务,预计每年将给公司贡献可观的货量和销售收入;二是加深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力度,提供从分拣操作、报关、航空干线运输,到海外清关配送的全程跨境出口服务,合作开辟了浦东-巴黎航线,实现货量和收入的提升,后续有望将该成熟的合作模式复制到其他跨境电商企业;三是持续提升跨境电商进出口操作服务保障能力,实现对航空干线、跨境专线业务的引流。报告期内,跨境电商物流解决方案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9亿元,同比增长88.29%。报告期内,各地先后出台严厉的疫情防控政策,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水果、海鲜批发市场全部关闭,多地机场限制或禁止跨境生鲜货物进港,产地直达解决方案业务面临极限挑战。公司积极探索新模式,力求实现业务稳定运营,一是临时调整“产地直达”号航班的进港目的地,保证定期跨境生鲜航班的稳定运行;二是针对季节性的加拿大龙虾、北美车厘子等航班,增加中转机场和运行保障,保障运输时效,保证季节性生鲜的顺利进口。报告期内,产地直达解决方案板块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0亿元,同比下降39.34%。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公司所处的航空物流行业与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也与下游客户所处行业及其增速、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前述要素的变动将会影响航空物流行业的服务总量进而影响行业内公司的经营业绩。在经济处于扩张时期,货物运输需求增加,航空物流业繁荣;反之,在经济处于紧缩时期,货物运输需求减少,航空物流业衰弱。综上所述,宏观经济的波动情况将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对我国航空物流行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本公司未来业务增长情况产生一定影响。公司所从事航空物流服务业务的终端客户覆盖面广、承运货物品种多,且跨境物流服务收入占比较高,整体上与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密切相关。2018年以来的中美经贸摩擦给全球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摩擦将导致涉及商品的进出口成本增加,从而导致涉及商品进出口运输需求减少,进而通过影响公司客户的运输需求间接影响公司经营业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呈现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中国现代物流服务业获得了高速发展。随着我国物流市场的蓬勃发展,国际物流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遍布全球的物流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及良好的行业口碑,国际物流公司成为我国本土物流公司强有力的竞争者。一方面,公司所处行业主要参与者还包括民航市场内其他从事航空物流业务的企业,如国货航和南航物流等,市场竞争较激烈;另一方面,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等对航空运输存在一定的替代性,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航空运输虽然具有快捷、高效、安全等优势,但其他运输方式的出现或改进将在一定程度上对航空物流市场需求产生一定的替代影响。未来公司若不能紧跟或引领行业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应对市场竞争,公司将会面临市场占有率下降、经营业绩下滑的潜在风险。航油成本是航空物流公司重要的成本支出项之一,航油价格波动是影响航空物流公司利润水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受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地缘政治博弈、美元汇率涨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航油价格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动。随着国际经济与政治局势愈发复杂,未来航油价格走势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虽然公司已采取调整机队结构、优化航路和备降场、经济载油、合理控制额外油量等措施降低单位燃油消耗量,控制燃油成本,同时通过征收燃油附加费来缓解燃油成本上升压力,但如果未来航油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公司的经营业绩仍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假设不考虑燃油附加费的调整且其他因素均不变的情况下,基于2022年公司上半年的实际航油使用量,如航油采购均价上涨或下降5%,公司航油成本将上升或下降约人民币5,600万元。公司从事的航空速运和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涉及外币结算,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情况下,以外币结算的资产和负债折算将产生汇兑损益,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公司购置飞机、航材等的采购成本也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近期外汇市场持续波动,若未来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波动,公司将面临一定的汇率风险。假设其他因素均不变,如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升值或贬值1%,将导致公司于2022年6月30日的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增加或减少约人民币1,470万元。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终端客户对航空物流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升。不同类型客户对货物运输的时效性、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这对公司在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及提供差异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紧贴市场需求,持续密切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积极研究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若公司未能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升服务专业化、差异化水平,则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公司着力发展跨境电商解决方案、产地直达解决方案、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同业项目供应链等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综合物流解决方案业务是公司战略布局的新兴业务,新兴业务的开拓和发展对公司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及新业务的发展,公司经营管理能力如无法适应经营规模扩大对人才、技术、内控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则可能因管理能力不足而无法实现预期经营目标,从而公司将面临因业务扩张而导致的经营管理风险。对此,公司将在发展战略、制度建设、运营管理、资金利用、内部控制、人才梯队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布局和投入,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物流行业不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进程。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将从技术、模式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的运作方式,提高行业的运行效率。智慧物流的创新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将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未来我国物流企业需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投入,以满足物流行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需求。若公司未来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投入不够、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而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面临客户服务能力下降的风险。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公司以科技赋能为重要战略落脚点,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动降本增效,经过多年的创新研发积累和对现有系统改进、完善,已逐步搭建起能满足日常运营所需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为公司航空速运、地面综合服务等核心业务提供技术支持。为推进境外业务的发展,公司在境外多地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航空物流相关业务,境外分支机构在经营跨国物流业务过程中需遵守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公司已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完善的合规管理体系,严控境外业务经营合规风险,但跨境物流的特性决定了物流企业在境外从事物流服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境外国家或地区相关部门就业务合规(包括但不限于贸易管制、商业贿赂、反垄断、数据保护等方面)开展调查的可能性和风险。若公司在境外经营过程中,因经营合规性问题受到当地司法或执法机构的调查乃至引发行政处罚、诉讼等情形,将对公司境外业务经营造成不利影响。保障航空安全是航空物流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为客户提供优质专业便捷服务、获得良好市场声誉的前提条件。航空安全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复杂性远高于其他物流行业,若发生飞行不安全事件,将对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在安全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运行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工作计划,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安全管控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多个专项风险管理项目,编制了《中货航2021年度管理评审报告》,并组织开展落实了多项专项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公司持续安全运营。航空物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地缘政治动荡、战争等不可抗力或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都会对市场需求和公司的生产运营带来一定影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变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业务将根据防疫政策要求做相应调整,未来疫情给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仍具有不确定性。(一)覆盖国内外主要枢纽的航线与地面服务网络,“天网+地网”的组合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布局,公司构建了行业独特的“天网+地网”全球航空物流网络,并以此作为流量入口和重要支持,为公司跨境电商解决方案、产地直达解决方案、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等高端合同物流业务提供了持续赋能,为公司打造最具创新力的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奠定了独特的资源禀赋。公司以国际枢纽和区域枢纽机场为支点,构建高联通、广覆盖、超便捷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以上海为核心枢纽,以广深为重要布局,逐步形成华东、华南两地运营的格局,打造了“欧美为主、亚太为辅”的高效国际航网结构和全面的天网体系。(1)全货机国际航网: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2架宽体全货机,全部用于执飞欧美、东南亚、东北亚等国际及地区航线)客机全球航网:公司独家经营东航股份700余架客机的货运业务,国内航网通达全部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覆盖京津冀、珠三角、成渝、长江中下游、关中平原等国家级城市群;依托天合联盟网络、代码共享与SPA协议,国际航网通达全球170个国家的1,036个目的地。(3)跨境生鲜快供应链航网:公司产地直达解决方案业务长期运营郑州-芝加哥/迈阿密、宁波-洛杉矶、郑州/宁波-胡志明/大阪/首尔等多条定期生鲜航班和“环RCEP生鲜快线”,逐步打造覆盖中国各大经济带并联通北美、中南美、东盟、日韩的跨境生鲜快供应链航网。同时,产地直达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创新产品模式,快速捕捉市场变化,充分挖掘冷藏干散货轮运力资源,首创南美车厘子“海空联运”解决方案,保障进口供应链稳定。除强大的天网资源外,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广阔的地面服务综合网络,构建了“货站操作+仓储+配送”的地面综合服务体系,形成了行业内独特的物流服务模式。(1)枢纽机场货站:货站是航空物流运输网络的重要节点,担负着揽收货物及临时存储货物的功能。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7个自营货站,覆盖了具有高网络价值和辐射带动效应的国内核心航空货物运输枢纽区域。(2)临空物流产业园:在现有货站网络基础上,公司推动机场红线外临空仓储园区资源的布局和临空物流产业园运营服务能力建设。待西安咸阳机场东航物流西北临空产业园项目、上海浦东机场综合航空物流中心项目建成投运后,其将与货站网络形成互补联动效应,强化节点资源的货运流量入口属性;同时,公司通过建设郑州和宁波跨境生鲜港项目,进一步丰富了临空物流产业园的业态和客户群体。(3)多式联运:公司通过加强与上海机场600009)集团在机场货站与临空物流产业园的开发合作,以及与中铁快运在空铁联运产品、空铁联运场站建设等方面的战略合作,推动航空物流客户资源向航空物流枢纽集聚,加快与高铁快运、中欧班列、行包快运、联运场站等铁路货运优质资源的衔接,进一步强化临空地面一体化物流服务,构筑空铁、空陆多式联运领域的竞争壁垒。公司积累了雄厚的航空物流核心资源,拥有强壁垒的全货机重点国际航线、广覆盖的客机腹舱全球航网、强稀缺的核心枢纽机场货站资源,实现了对关键资源的卡位,形成了显著的行业竞争壁垒。公司子公司中货航于1998年成立,是中国国内首家专营航空货邮业务的专业货运航空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专业化运营和市场深耕,公司获得并拥有丰富的航权时刻资源,目前运营着多条国际航空货物运输航线,获得了大量客户的认可。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上海、深圳至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亚特兰大/洛杉矶/芝加哥/东京/大阪/首尔/新加坡/雅加达等14个国际货运枢纽的全货机定班航线。此外,公司独家经营东航股份700余架客机货运业务,拥有覆盖国内全部省会城市和重要城市、国际重要航点的优质航权时刻资源。公司的自营货站全部位于机场红线内,存在资质审核、经营许可准入、经营场地等条件的严格限制,核心枢纽机场的货站资源和临空物流仓储设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构成了公司地面综合服务的核心竞争壁垒。公司拥有的货站操作场地和仓储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其中在作为全球第三大航空货物运输枢纽的上海两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拥有面积125万平方米的6个近机坪货站、1个货运中转站,也是浦东机场仅有的两家运营跨境电商集中监管库的企业之一。报告期内,公司在上海浦东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完成货站操作量合计89.74万吨。自成立以来,凭借独特稀缺的资源优势、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服务标准、稳定可控的产业链服务能力,公司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打造了“中国EAL”品牌,获得客户及业界的高度认可,品牌效应彰显。公司连续多年荣膺各类行业奖项,其中包括中国物流业大奖“金飞马”奖、“中国物流十大管理创新奖”、“中国十大竞争力物流企业”、“中国品牌价值百强物流企业”、“跨境电商领军企业”等。并获得国内外航空公司颁发的各类荣誉,包括大韩航空公司“2020年度最佳合作伙伴奖”、全日空航空公司第十四届“最佳操作品质奖”等。同时,公司于2021年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的服务能力、高效的物流效率、优质的品牌信誉及多年行业运营发展所建立的领先优势,公司客户覆盖面不断扩大,积累了优质、稳定、多元化的客户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苹果、三星、英特尔、罗氏诊断、赛默飞、霍尼韦尔、Inditex、纽仕兰、联合利华、国药、科兴、西门子、Wish、中国邮政、纵腾、递四方、百果园、鲜丰水果等。航空速运方面,客户群体不仅包括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客户、货代公司、专业物流公司等,还与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等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同时与多家全球前二十五大货代公司建立了总部合作机制。地面综合服务方面,报告期内,公司为47家航空公司客户、251家国内代理人客户、320家国际代理人客户提供航空货邮地面代理服务。同时,公司通过与上海外高桥600648)保税区、上海张江高科600895)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等地的管委会和海关合作探索区港联动,积累了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客户。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方面,公司不断深耕跨境电商、产地直达、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等细分行业市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行业直客为主,涵盖生鲜商超、跨境电商、高科技、消费品、生物医药、精密仪器、航空器材等细分领域的稳定客户群。航空物流行业的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严格、质量标准极高且流程复杂严谨。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坚持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旗下中货航是国内首家从事航空货邮服务的专业货运航空企业,积累了二十多年的丰富质量控制经验和安全运行口碑。在航空速运方面,公司通过了IATA的运行安全审计(IATAOperationalSafetyAudit,IOSA),具有十四年专业航空货物运输IOSA注册运营人资格,其安全管理体系(SMS)通过了中国民航局的补充运行合格审定;在地面综合服务方面,公司获得了劳氏ISO9001:2015质量体系认证、GB/T19001-2016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独立医药物流验证中心(CEIVPharma)认证,具备国际民用航空业认证的冷链药品航空运输地面保障能力。公司药品货物处理程序严格遵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GDP(GoodDistributionPractices,药品良好分销规范)指引,并取得了GDP管理体系认证,是国内少有的具备为药品、鲜活物品等高附加值温控货物提供机场地面操作和仓储管理的全程冷链服务保障企业。公司建立了覆盖整个物流服务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始终秉承高标准,为客户提供优质航空物流服务,坚持以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与处理(act))为基本要素,推动公司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同时搭建了完善的营运安全管理和控制体系,保证了公司持续高水平的安全经营状态。公司基于长期的国际化战略和经营布局,在美国、德国、法国、荷兰、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设有18个境外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北美、西欧、东南亚、东北亚重点国家和城市的海外营销机构、操作站点和地面代理网络体系,围绕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为国内市场的产业和消费升级、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的打造提供持续赋能。未来公司将通过持续完善全球航网布局,积极推进核心海外枢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集航线网络、地面综合服务网络、综合物流服务网络为一体的全球物流网的广度与深度,最终实现全球物流服务集成。公司以科技赋能为重要战略落脚点,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推动降本增效,将工业互联网、物流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公司业务场景结合,将业务、管理条线与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智能化升级结合,实现业务层信息化、作业层智能化、管理层协同化、决策层智慧化,驱动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完成了EOS混合云平台的实施部署工作,打造统一的技术中台,推动公司的信息化、智能化;新货站系统(EOS-CTO)的需求分析与系统架构工作已基本完成,系统进入开发阶段,通过快速迭代方式计划在2022年底上线试运行;推进支持新业务的跨境电子商务eWTP、包机结算系统、新EMIS系统、新WMS管理平台等的上线,满足新业务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要求;推广使用面向直客和小型货代公司的物流网络销售平台,扩宽公司销售渠道;货运安检信息系统基本施工完成,危险品仓库二期无人叉车AGV项目改造完成,申报20余件知识产权,沉淀公司核心创新技术。公司长期以来持续探索由传统航空承运人向现代航空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的商业模式转型变革之路,确立了“一个平台、两个服务提供商”的发展战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国有战略投资者及实行核心员工持股,完成了对中国东航600115)集团内部货运板块资源的全面整合,形成了航空货运、货站操作、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物流仓储及地面运输等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具有核心资源优势的混合所有制航空物流公司。同时公司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持续探索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完善公司治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正向激励、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差异化管控授权体系等体制机制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大成果,先后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专项工作首批五家改革典型,混改项目被评选为第二十八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双百企业”2021年度改革创新情况专项考核中被评为优秀。